本文目录
一、现在旅行社挂靠导游证还要不要钱
1、按照正规的程序是你要和旅行社签了合同拿到旅游局,旅游局才会发给你导游证,不挂靠就应该拿不到导游证。一般都是挂靠导游服务公司,每年的管理费应该是300左右。挂靠了之后,公司才帮你把导游资格证换成导游IC卡,也就是导游证。
2、当地的导游服务中心可将导游资格证换成导游证。但是,每年都要交管理费,每年年末要进行年审。资格证在3年内未换成导游证,需要重新考取。
3、导游证(含临时导游证)是证明持证人已经依法进行导游注册、能够从事导游活动的法定证件。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佩戴导游证。无导游证从事导游活动,依据《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4、依照本办法有关规定领取的导游证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5、导游证只限持证人本人使用,不得伪造、涂改、转借和买卖。
6、导游证由国家旅游局规定样式规格(附件一)并统一印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旅游行政部门”)颁发。
7、省级旅游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委托地市级旅游行政部门代为颁发导游证。省级旅游行政部门委托地市级旅游行政部门代为颁发导游证的,应当在作出委托决定的同时书面报国家旅游局备案。
二、旅行社(国内)资质必须要具备几名导游
近些年来旅游业发展的非常迅速,很多人也看到了其中的商业价值,今天让我们来看一看,办理旅行社需要什么条件。旅行社现在分为国内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两种;国内旅行社在获得经营许可之后可开展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业务活动。国际旅行社在获得经营许可之后可同步开展境内外旅游业务活动。国际旅行社的一般在国内旅行社的的基础上“升级”获得的。
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办理条件如下:
(4)旅行社取得经营许可满两年,且未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罚款以上处罚
(1)旅行社每设立一个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分社,应当向其质量保证金账户增存5万元;
(2)每设立一个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分社,应当向其质量保证金账户增存30万元。
三、旅行社哪种语言的导游最稀缺
1、那要看是哪里的旅行社,地陪还是全陪了。我做过导游,对北京的导游情况稍有了解。北京现在最缺的就是西语导游。去年旺季的时候有时一天就能来一百个西语团(不是我夸张,是全北京所有有西语业务的旅行社总共加在一起),当时就连学校的老师和没回家的学生都用上了(当时正是暑假中)。我不过是兼职做地陪,后来不太想做了,那个旅行社还很希望我能留下,给我看了接团计划,已经排了好几个月了,就是缺西语导游。我不是特能忽悠客人买东西的,一个团(四天)也不过就赚一千左右而已。我学妹是有导游证的全陪,一个月大约可以赚一两万。法语的情况也还不错,德语的就差一点了成都招导游。比较缺的还有意大利语导游。英语导游和普通话导游是最不缺的。其实这个情况和翻译的情况差不多,来广交会看看就知道了,西语和意大利语的差不多都是每天一百美元或一百欧元,还比较紧缺;而英语翻译一天也就一百到二百五十人民币,还不一定有活干。
2、DickChen6688的回答差不多是在做广告,到处可以看到他这个回答,一点针对性没有。这个回答对这个问题没有价值。
四、简述旅行社导游,司机甩团的预防与处理。
旅行社导游,司机甩团的预防与处理:
1.导游因为游客不购物等原因甩团,常会导致游客无法正常入住酒店,或者无法返程等,对游客身心造成严重侵害。不管是导游自作主张甩团,还是旅行社默许其甩团,都将面临相应处罚,倒逼旅行社和导游完全履行合同。只有完全履行了合同约定义务,导游人员的使命才算履行完成;
2.游客选择出游时要选择正规合法的旅行社,有正规执照,做好旅游攻略,旅游途中不可轻信他人,要有自己的判断。
1.承担的损失按旅行社责任险范围内赔付,未游览的景点旅行社应退还门票及导服费用,按合同内容赔付一定的违约金,对甩团的导游扣8分,行业内通报批评。
2.法律规定导游甩团可要求旅行社赔偿,最高三倍团费。
3.新版合同中还新增加了惩罚性赔偿责任。针对旅行社具备履行条件,经旅游者要求仍拒绝履行合同义务,造成旅游者人身损害、滞留等严重后果的情形,示范文本约定旅游者还可以要求旅行社支付旅游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赔偿金。
关于涉及旅行社导游,司机甩团的旅游法:
《旅游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导游和领队应当严格执行旅游行程安排,不得擅自变更旅游行程或者中止服务活动,不得向旅游者索取小费,不得诱导、欺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
《旅游法》第一百条旅行社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并责令停业整顿;造成旅游者滞留等严重后果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导游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3至6个月;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
(一)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的;(二)擅自变更接待计划的;(三)擅自中止导游活动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