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重庆旅游B

导游老屈讲游重庆(导游的工资高吗)

重庆旅游B 2024-05-21 4
导游老屈讲游重庆(导游的工资高吗)摘要: 本文目录导游的工资高吗求一篇大足石刻的导游讲解词。重庆武隆导游词一、导游的工资高吗导游的工资底薪一般,主要呢,是靠提成的。一般的景点一个月也就2千左右,如果做的好,景点也好,和司机...

本文目录

  1. 导游的工资高吗
  2. 求一篇大足石刻的导游讲解词。
  3. 重庆武隆导游词

一、导游的工资高吗

导游的工资底薪一般,主要呢,是靠提成的。一般的景点一个月也就2千左右,如果做的好,景点也好,和司机又能很熟,好景点能拿到4、5千。目前导游的收入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基本工资+公司效益+回扣+小费。基本工资一般为300至450元;效益奖则根据团里收入来定,回扣中包括客人购物回扣(俗称“扎店”)、景点门票回扣等;小费由导游和司机分,从中扣除高速公路过路过桥费、景点门票费等需导游自理的费用。这样,一些导游甚至年薪可达20万元,涉外导游比地方导游要高出许多,旺季收入与淡季收入差别也较大。

导游这个职业表面看吸引人之处颇多,除了可以与游客一道游山玩水外,还可以比较轻松地步入城市高收入群行列。但只有少数导游能拿高薪。

从收入上来看,只有极少数导游有基本工资,但前提是他们在没有团带的时候,必须要回到所在旅行社工作。他们的收入相对来讲较为稳定,除了基本工资外,会有一定的出团补助,有时还会在业务来往中有一些收入,他们的生存可以说有基本保证。

导游还要承受来自旅行社、游客方面的双重压力,游客想从导游身上得到优质的服务,认为交了旅游团费享受服务是理所应当的,殊不知导游在带团时未从旅行社得到任何相应的待遇。

导游分专职和兼职。专职导游专属于某个旅行社,不可以随便接别家的活儿,该旅行社会付给专职导游一定的基本工资。兼职导游属于“自由人”,可以与多家旅行社联系,带不同的团队,但没有固定底薪,收入不稳定。

另外,在多数旅游景区门口,还会有一些导游,就是人们俗称的“点陪”,主要是景区内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待遇比较稳定,每月都有工资、奖金,属于上班族。“点陪”主要针对散客,他们省却了带团长途奔波的劳累。

做旅游团队的导游就辛苦多了,他们带着游客一个又一个景区连轴转,安全问题是首要,尤其是沿途发生车祸事故或路遇车祸现场,对导游来说,心理压力非常大。

所以,作为导游光靠基本工资生活是不现实的,导游收入其实主要通过带团获得,带团收入远高于基本工资。因此,如果光以为拿个导游证就能挣钱,想法是不可行的。作为导游必须苦练内功,提高业务水平和带团质量,才是生财之道。

另外带团数量有保证才能赚更多的钱!

目前一些个体或小型旅行社的多数导游没有基本工资,即使有也很低。加上旅行社为了抢客源,日益出现低价竞争的趋势,对游客收取超低的旅游费用,导游收入就主要靠回扣赚取。带有全陪(和领队)的大型团队,回扣是在地陪导游、司机、全陪导游(和领队)、旅行社、旅游汽车公司之间进行分配的。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地陪导游拿到商家或景点给的回扣后,地陪和司机各拿40%,全陪拿20%。

但关键的不是分配比率问题,而是游客在购物时大概买了多少钱,再就是商家的回扣比率是多少,因为各社联系的重庆地接社不同,去的购物点也不同,回扣也就会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减少了购物点,或者变更了游览行程,就会对导游的收入产生影响。

二、求一篇大足石刻的导游讲解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的XXX导,欢迎参观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历经五代,盛于两宋,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艺术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现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山石刻北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北1.5千米处,开凿于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绍兴三十一年(892年-1162年),通编为290号,造像的万尊,以其雕刻细腻、精美、典雅著称于世,展示了晚唐至宋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被誉为唐宋石刻艺术陈列馆。北山晚唐造像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纹细密,薄衣贴体,具有盛唐遗风。尤其是第245号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刻有人物造像539身,各种器物460余件,保存了多方面的形象史料。在中国石窟同类题材造像中首屈一指。

五代作品占北山造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中国此期造像最多的地区,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特点是小巧玲珑,体态多变,神情潇洒,文饰渐趋繁丽,呈现出由唐至宋的过渡风格。北山宋代造像以观音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体现了宋代的审美情趣。造像具有人物个性鲜明,体态优美,比例匀称,穿戴艳丽等特点。最具代表性的是第136号转轮经藏窟,被公认为是“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宝顶石刻宝顶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处,由宋代高僧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年间(1174年-1252年),历时70余年,以大佛湾、小佛湾为中心,有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处造像逾万尊、在石窟中罕见的完备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它把中国密宗史入后延续了400年左右,为中国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页。宝顶山摩崖造像的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万余尊造像题材不重复,龛窟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终之以柳本尊正觉成佛,有教有理,有行有果,系统完备而有特色。

宝顶山摩崖造像以能慑服人心为其创作原则,借以激发信众对佛法的虔诚。造像、装饰、布局、排水、采光、支撑、透视等,都十分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如千手观音1007只手屈伸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屏。释迦涅磐像全长31米,只露半身,其构图有“意到笔伏,画外有画”之妙,给人以藏而不露之美感,这是中国山水画于有限中见无限这一传统美学思想的成功运用。九龙浴太子利用崖上的自然山泉,于崖壁上方刻九龙,导泉水至中央龙口而出,让涓涓清泉长年不断地洗涤着释迦太子,给造像平添了一派生机,堪称因地制宜的典范。南山摩崖造像开凿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通编为15号,是一处极其重要的道教造像区。

石篆山摩崖造像开凿于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元年(1082年-1096年),通编为10号,系典型的释、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区。石门摩崖造像开凿于北宋绍圣元年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094年-1151年),通编为16号,为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区,尤以道教造像最具特色。

中国石窟艺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都积淀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模式及内涵。作为晚期石窟艺术代表作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于题材选择、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审美情趣诸方面都较之前代有所突破,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大足石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儒、释、道“三教”造像俱全,有别于前期石窟。大足石刻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它注重雕塑艺术自身的审美规律和形式规律,是洞窟造像向摩崖造像方向发展的佳例。大足石刻在诸多方面都开创了石窟艺术的新形式,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体现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的石窟艺术的典范。大足石刻是石窟艺术生活化的典范。

总之,论其规模之大,造诣之精,内容之丰富,大足石刻都堪称是一项伟大的艺术杰作。它既是中国石窟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世界石窟艺术中最为壮丽辉煌的一页。

三、重庆武隆导游词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借助导游词可以更好地宣传景点,引导游客观光游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整理的重庆武隆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欢迎我们来到世界旅游景区芙蓉洞,我是某旅行社的导游郭瑶,我们可以叫我瑶瑶,今天我来做我们的导游,带我们一起游览一下芙蓉洞。我将竭尽所能的为我们服务,希望我们喜欢我。另外在游览时,请各位朋友要注意自身安全,有小孩的朋友请看好自己的小孩,切勿随意攀爬玩耍,同时请自觉维护景区内的设备,保持景区的清洁卫生。

好了,下面就由瑶瑶我带我们走进芙蓉洞的世界。芙蓉洞位于武隆县江口镇4千米处的芙蓉江畔。在1993年5月26日当地的六位村民钻到洞内开始他们的探险之旅,向世人揭开芙蓉洞的神秘面纱。在此让我们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那六位村民为我们开辟出来的如此灿烂辉煌的自然瑰宝。

武隆芙蓉洞是一个大型石灰岩洞穴,全长2700米,总面积3.7万平方米,其中“辉煌大厅”面积1.1万平方米,最为壮观。洞内目前已发现的钟乳石类有20多种类型,占世界已知种类的绝大多数。其中有些类型在世界上极为罕见。丰富的洞穴沉积物不但征服了各国洞穴专家,更受到众多前来观光的游客的青睐。经中国与澳大利亚有关溶洞科研机构两次实地勘测,评价为:“世界奇观,一级洞穴景点”,“一座地下艺术宫殿和洞穴科学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区称号,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芙蓉洞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提名地,成为中国唯一作为“洞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提名地。

芙蓉洞中生长的.植物只有蕨类和苔藓类,目前在龙宫里发现了11种,据说,这些植物的苞子孕育于恐龙同时代的亿万年前,它们在黑暗中经历了漫长岁月。银丝玉缕景观,指的是洞壁上这种纤细如发,卷如根须的石晶花和卷曲石。芙蓉洞的石晶花颜色洁白,形态娇嫩。其数量之多,分布面积之大,在全国所有洞穴中,堪称第一。珊瑚瑶池由水肿色泽浅黄的方解石晶花和乳笋构成,整个池子面积30平方米。池水中的石晶花,看上去像漂在水面上,其实它分为上下两层。不论是池水面积、深度,还是石晶花的数量及规模,珊瑚池都堪称世界之最,是芙蓉洞中的瑰宝。

出了芙蓉洞之后,也是有其他许多游览的地方,有喜欢游湖的朋友可千万别错过了我们美丽清幽的芙蓉江;喜欢刺激的朋友一定要去尝试一下我们景区内独有的速滑车,全长一千二百多米,并可在高空中一览芙蓉江两岸的山光水色。还有当地的我们苗族人们最朴实的乡村生活和苗家姑娘为我们演绎的苗族歌舞。在这里呢,希望我们可以玩得开心,玩得放心,玩得尽心!

天龙桥即天坑一桥,桥高200米,跨度300米,因其位居第一,顶天立地之势而得名。一桥桥中有洞,洞中生洞,洞如迷宫,即壮观又神奇。

青龙桥即天坑二桥,是垂直高差最大一座天生桥。桥高350米,宽150米,跨度400米,夕阳西下,霞光万道,忽明忽暗,似一条真龙直上青天,故名青龙桥。

黑龙桥即天坑三桥,桥孔深黑暗,桥洞顶部岩石如一条黑龙藏身于此,令人胆战心惊。黑龙桥景色以其流态各异的“三迭泉”、“一线泉”、“珍珠泉”、“雾泉”四眼宝泉而独具特色。

天坑三桥位于重庆市的武隆县城东南20公里处,武隆至仙女山高速水泥标美路旁,距南国草原仙女山约15公里,距天下第一洞芙蓉洞仅30公里,是全国罕见的地质奇观生态型旅游区。景区内游览路线从崖壁到谷底共5公里,以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天生三座规模庞大,气热磅礴的石拱桥称奇于世,三桥平均高200米以上,桥面宽约100米,在距离仅1.2公里的范围内就有如此庞大的三座天生桥实属国内罕见。

景区林森木秀、峰青岭翠、悬崖万丈、壁立千仞、绿草成茵,修竹摇曳、飞泉流水,一派雄奇、苍劲、神秘、静幽的原始自然风貌,以山、水、瀑、峡、桥共同构成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画卷,其中天生三桥,飞崖走壁、擎天一柱、绿茵生辉、翁妪送归,仙女洞等景点引人入胜,使人留连忘返。新增的洞内自然岩壁攀岩项目,极具挑战性。

当地居住了不少土家族居民,他们大多生活在山区,喜居吊脚楼,屋基前低后高,部分房屋悬空出来。房屋为“干栏式”全木结构,底楼作畜舍或搁置农具,楼上住人。楼的四周铺设走廊,雕栏花窗,屋檐呈鱼尾上翘。整个建筑飞檐翘角,凿龙画凤,雕栏花窗,描红着绿,色彩斑斓。

武隆天坑三桥景区拥有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全世界罕见的喀斯特系统。天生三桥位于乌江的支流羊水河上,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依次排列,由三叠纪的石灰岩组成,三桥合计直线距离仅1500米。

天生三桥之间,夹着两个世界罕见的岩溶天坑——天龙天坑和神鹰天坑,形成了坑与坑之间以天生桥洞相连,桥与桥之间以天坑相隔的“三桥夹两坑”的地质奇观,其规模与气势,世界独有。

武隆天坑三桥景区内除了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3座天生桥和天龙、神鹰等2个大天坑,还有龙泉洞、仙人洞等景点,另外“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外景地古驿站也留在坑中。

即天生一桥,又名道桥。桥面高235m,桥厚150m,平均拱孔高96m,拱孔跨度20-75m,平均34m,桥面宽147m。因其位居第一,顶天立地之势而得名。一桥桥中有洞,洞中生洞,洞如迷宫,即壮观又神奇。

即天生二桥,又名中华桥。桥面高度281m,平均拱孔高103m,桥厚168m,拱跨13-58m,平均31m,桥面宽124m。青龙桥为世界喀斯特天生桥高度之最,是垂直高差最大一座天生桥。夕阳西下,霞光万道,忽明忽暗,似一条真龙直上青天,故名青龙桥。

即天生三桥,是羊水河峡谷最下游的天生桥,因桥洞顶部岩石如一条黑龙藏身于此,而得名,桥高223m,平均拱孔高116m,为三桥中拱孔最高者,桥厚107m,拱孔跨度16-49m,桥面宽达193m,亦为三桥中宽度最大者。黑龙桥以其流态各异的三叠泉、一线泉、珍珠泉、雾泉四眼宝泉而独具特色。

导游老屈讲游重庆(导游的工资高吗)

天龙桥是三座桥中最形象的,也是天生三桥中跨度最大的一座桥。它桥高235米,桥厚150米,桥宽147米,平均拱高96米,平均跨度34米。其中在桥高、桥厚、桥宽三个方面,居世界天生桥的第二位,屈居于青龙桥、黑龙桥之下。相传三桥为恶龙所变,天长日久和两岸的山峰溶为了一体。

天龙桥是三座桥中唯一一座双拱桥,由一个桥墩、两个桥孔构成。请大家抬头看,天龙桥的桥洞洞壁四四方方,非常平整,宛如人造,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由流水冲蚀天然形成。天龙桥是三座石桥中最酷似人工桥梁的一座。桥体总高度达到了235米,其中桥厚150米,跨度达到了75米,平均拱高96米,无论从力学还是从建筑学上都非常的稳固,完全对得起重庆“桥都”的称号。

天龙桥最奇特的地方,除了酷似人工桥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它的桥墩部分。在桥墩内部有一个迷宫型的洞穴,据当地老百姓讲那是土匪藏身的地方,后来他们在里面练硝制造火药,进去的时候必须以绳索为记号,不然会迷失方向。主洞的长度有400多米,在主洞的四周发育有大大小小的通道,形成了洞中有洞,洞洞相连的奇特洞穴。在20xx年10月份吸引了湖南卫视勇往直前栏目来这里探险呢!

三座天生石拱桥---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均孕育在武隆洋水河大峡谷上。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三桥间距在800米之内,呈弧开串联,形成了一峡吕三桥夹二坑的世界地质奇观重庆一导游。景区内游览路线从崖壁到谷底共5公里,以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天生三座规模庞大,气热磅礴的石拱桥称奇于世,桥平均高200米以上,桥面宽约100米,在距离仅1.2公里的范围内就有如此庞大的三座天生桥实属国内罕见、世界稀有,属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

景区林森木秀、峰青岭翠、悬崖万丈、壁立千仞、绿草成茵,修竹摇曳、飞泉流水,一派雄奇、苍劲、神秘、静幽的原始自然风貌,以山、水、瀑、峡、桥共同构成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画卷,其中天生三桥,飞崖走壁、擎天一柱、绿茵生辉、翁妪送归,仙女洞等景点引人入胜,使人留连忘返。新增的洞内自然岩壁攀岩项目,极具挑战。

其间的泉:一线泉,泉从桥顶呈一条线状垂落至地面;雾泉,泉水从洞顶一小孔中喷出形成浓雾悬浮空中;珍珠泉,泉水从高100多米的桥油油顶附向地面,中散如珠,晶莹剔透;三迭泉,一泉自石壁流出三迭“龙嘴”入溪;灵泉,由地面涌出,声如琴奏。洞:仙人洞、龙泉洞、七十二岔洞、迷魂洞、在峡谷绝壁之间,洞洞相生,形态各异。坑:三桥间的天龙坑、青龙坑深度和直径都在200米以上,气势雄伟,光彩秀丽。它们与桥相映成辉,组成了绚丽多彩的风景。

武隆,地处重庆市东南边缘,云贵高原大娄山褶皱带与武陵山系的分交地区,位于东经107°13’-108°05’,北纬29°02’—29°40’之间,东西长82.7公里,南北宽75公里,总面积2901.3平方公进里,东邻彭水,南接贵州省道真县,西靠南川、涪陵,北与丰都相连。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以山地为主,也有丘陵、高地,自然概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现辖46个乡镇,共人口有39.8万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元,99年财政收入元。武隆县辖10镇乡,分为巷羊片区、土坎片区、白马片区、长坝片区、鸭江片区、平桥片区,江口片区、桐梓片区、火炉片区等9个片区。

武隆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7.9°C,全年降水量多在1000毫米以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县境内有主要乔木、灌木147种,珍稀树种有银杉、水杉、珙桐等。主要野生动物181种,属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珍稀禽兽有虎、云豹、金钱豹、金猫、大灵猫、小熊猫、黔金丝猴、蜂猴、猕猴、毛冠鹿、羚羊、长尾雉、银雉、白腹锦鸡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主要有铁矿、铝土矿、煤矿、硫铁矿、大理石等。过去,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畅,武隆的经济十分落后,工业不发达,只有规模较小的采掘、纺织及一些加工工业。

农业主要以生产玉米、小麦、水稻、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贮麻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改善了交通、通信状况,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发了仙女山、芙蓉洞、天生三桥、黄柏渡江漂流、芙蓉江过江速滑等极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带动了武隆经济的发展。今天的武隆,已甩脱了贫穷落后的帽子,正成为千里乌江上的一座明珠之城。

隆区属重庆市辖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东经107°14'~108°05',北纬29°02'~29°40',地处重庆市东南部乌江下游,武陵山和大娄山峡谷地带。境内有"世界自然遗产"喀斯特芙蓉洞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生三桥。

武隆县地处重庆东南部乌江下游,东连彭水,西邻涪陵、南川,北接丰都,南界贵州道真。武隆地貌奇特,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有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又有意义独具的人文景观。武隆经济较贫困且多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虽然县辖区内蕴藏丰富的铝土矿资源,但当地政府为保证乌江环境和生态,依然放弃开发沿乌江的铝土矿资源保证环保。现武隆将主要产业投注于旅游与现代农业,民生经济较数年前有较大改善,现为渝东南地区成长最快的一个县。

武隆县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芙蓉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武隆岩溶地质公园(含仙女山、天生三桥地质公园园区和芙蓉洞、芙蓉江地质公园园区)、千里乌江画廊、龙水峡地缝、黄泊渡、白马山;武隆南方喀斯特地形正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人文景观主要有唐代长孙无忌墓、李进士故里大型摩崖石刻、西汉时代的汉墓群、贺龙将军戌守屯兵的贵址、经国亭等。

武隆县四季皆宜旅游。武隆县气候温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8℃,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5℃,最高41.7℃,无霜期240天至285天。年降水量1000~1200㎜。

武隆设治,始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据《寰宇记》载:“以邑界武龙山为名”。《明一统志》载:今核桃乡内,一山“逶迤如龙,下有空洞,即武隆山也”。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因与广西省一县同名,故改“龙”为“隆”,寓兴旺发达之意,更名武隆县,相沿至今。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