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青岛旅游B

青岛旅游记者采访?青岛旅游记者采访内容

青岛旅游B 2024-05-06 2
青岛旅游记者采访?青岛旅游记者采访内容摘要: 本文目录紧急询问到山东旅游过的记者朋友青岛记者的薪酬青岛新闻网的网站发展一、紧急询问到山东旅游过的记者朋友旅游攻略青岛美国校园枪击案凶手初步认定为中国留学生...

本文目录

  1. 紧急询问到山东旅游过的记者朋友
  2. 青岛记者的薪酬
  3. 青岛新闻网的网站发展

一、紧急询问到山东旅游过的记者朋友旅游攻略青岛

美国校园枪击案凶手初步认定为中国留学生

【“新闻”】今天发生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特大枪击案凶嫌身份初步认定:该行凶男子是一名持学生签证来美国就读的中国留学生,现年24岁。但警方称他不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学生。消息源《芝加哥太阳报》透露,他于去年8月7日乘坐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航班飞机从上海出发,在加州旧金山登陆美国,持学生签证入境。

【真相】北京时间4月17日晚9时40分左右,美国CNN直播了案情新闻发布会,在会上,警方宣布,经过有关部门的细致调查,凶手的身份水落石出———23岁的韩国学生赵承辉,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英语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

【点评】对于这则有损国人形象并令国人义愤填膺的假新闻,网民“子美老人”当天晚上便在西祠胡同上发帖,指出中新网发布的关于“枪击事件的凶手是24岁中国人”的新闻有几点不足:“第一,稿子不是自己的采访,通篇翻译,却署名中新网记者;第二,信源没有仔细核实,并且也没有说明信源出处;第三,翻译有误。据说,在这次美国校园枪杀案的报道中,中新网的报道不仅速度快而且数量多,让其他媒体大叹弗如。这里,特选摘一条BBC的新闻规范以为共勉:“正确比速度更重要。”

河南新郑市原副市长出狱后卖烧烤

【“新闻”】在郑州市政局和旅游局交汇路口,有一家“李记烧烤店”生意特别火爆。人们经常看到:一位肩搭毛巾的主烤倌熟练地翻动着肉串,他就是这家烧烤店的老板。可是谁又能想到:这个烧烤匠竟然曾经是河南省新郑市的副市长!李兆才出生于河南省新郑市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考上了河南农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留校任教,两年后就被破格评定为副教授。2000年李兆才挂职锻炼,来到了家乡新郑市担任副市长,后因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刑满释放后,他拜师学艺,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风味羊肉烧烤匠。

【真相】4月28日,新郑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就《河南新郑市原副市长李兆才出狱后卖烧烤》一文郑重声明:“最近,一些网站在未经调查核实的情况下,对四川《廉政�望》杂志刊登的关于《河南新郑市原副市长李兆才出狱后卖烧烤》一文进行了转载,对此,新郑市郑重声明:1.《河南新郑市原副市长李兆才出狱后卖烧烤》一文纯属作者王发坤杜撰,没有事实依据;2.新郑市根本没有李兆才担任副市长一事……

【点评】其实,《廉政了望》杂志很冤啊,他们并非始作俑者,早在2005年,《打工》、《现代女报》就已刊发过此文,只是当时影响不大。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有的转载都源自《廉政�望》杂志,恶劣影响也由此产生,因此,尽管这则虚假报道的“首发权”属于《打工》等媒体,还是将板子打在《廉政了望》杂志身上,谁让你造成的影响大呢?何况把两年前的“冷饭”、“馊饭”端出来“回锅热炒”,也真是咄咄怪事。

【“新闻”】该报在头版刊发新闻图片,图片说明为:“近日,武警安徽省总队官兵在紫蓬山水库劈波斩浪,苦练船艇操作技能。随着梅雨季节临近,抗洪形势严峻。该总队未雨绸缪,积极做好抗洪防汛各项准备工作,围绕冲锋舟和橡皮艇的组装与操作、水上编队、水上过障、水上救援等内容展开集训,提高官兵水上抢险、营救能力。图为船艇编队纵向队形训练。”

【真相】仔细观察该图,就可以发现图片上方第三、第四艘船以及激起的水波丝毫不差。很明显,这是采用复制、粘贴方法,移花接木合成的照片。

青岛旅游记者采访?青岛旅游记者采访内容

【点评】或许造假者不服,不就是为了增强画面效果而复制了一艘船嘛,何至于成为假照片?但是请看:新华社中国图片总汇、人民图片网、中国新闻图片网、五洲传播图片库及东方IC图片中心联合发出《五大图片网站抵制虚假图片联合公告》,其中明确规定:“不允许摄影师对拍摄的原始数码图像文件的数据做任何修改。决不允许在照片上随意增加影像或删除局部影像,甚至改变画面内容(剪裁画面中无关部分除外)。”这,也是国际新闻摄影界公认的职业道德规范。

【“新闻”】2000年,我写过一个兵妈妈乔文娟的故事……在(1998年)抗洪中,她用为女儿借来的上大学的2000元学费给一线子弟兵买了雨衣。时过6年,再回洛阳,兵妈妈的名字竟如雷贯耳……她认了176个兵儿子,她救助了700多个灾民和患病战士……我去了她家,她不在,她那退休又打工的丈夫张建民在用煤球炉做饭……老人把一个上了锁的大木箱打开给我看,里面是全国各地的火车票汽车票、汇往全国各地及几十个部队的汇款单、爱心捐款的证书。老人告诉我,这些凭据的总数是43.8656万元。也就是说,月收入从未上过千元的一对夫妻,25年献爱心40多万元。我真的感动了……

【真相】这篇被职业写手肆意拔高而写就的《一次感动》,经《杂文月刊》刊发、《读者》转载,使得“新时期爱国拥军模范”乔文娟及其家人陷入重重误解之中。事实是:

——她是救助过一些困难群众和患病战士,但救助人数没有多到“700多个”,也从没救助过“灾民”。——所谓“月收入从未上过千元的一对夫妻,25年献爱心40多万元”,完全是无稽之谈!她和爱人都是工薪阶层,就算平时不吃不喝,也难攒下40多万元积蓄去做好事呀!

【点评】这次《一次感动》自投罗网,填补了“正面报道假新闻”之空白。平心而论,职业写手张鸣跃造假固然可恶,但是一些编辑追求高、大、全的报道模式恐怕更是问题的关键:说真话不感动,讲假话却感动得忘乎所以。

【“新闻”】唐颍2007年24岁,而在12年的体育运动生涯里,她每天除了训练还是训练。唐颍的运动成绩也在不断提高,先是获得了全国青年锦标赛冠军,接着是全运会冠军,再然后是亚洲锦标赛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唐颍参加了国内选拔赛,可惜成绩不理想没被选上。2006年10月,唐颍和她的队友们被“一刀切”退役了,每人拿到了3万到5万元的退役安置津贴。退役后为了生存,不得不摆地摊;有男人想一年出10万元包养她,但她坚决拒绝(尊重当事人意愿,文中人物均用化名)。

【真相】经核实,文章主人公并非亚洲锦标赛冠军、全运会冠军和全国青年锦标赛冠军,只获过全国青年锦标赛亚军和湖南省相关项目的冠军。事情发生后,湖南省委宣传部十分重视,当即要求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专门召集相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开会反思,迅速进行自查自纠,由《家庭导报》向读者公开致歉。

【点评】这里暴露出新闻从业人员的一个潜意识问题,那就是片面追求新闻的“显著性”和“轰动效应”。试想,如果主人公只是一个校运会的冠军,即使流落街头乞讨为生,又有哪个记者愿去采访?还有哪个老总会签发?因此习惯成自然,记者写稿、编辑编稿、老总发稿时,往往有意无意地要凸显其“显著性”、“轰动性”,于是,普通艺人升格为著名艺术家,小老板摇身为著名企业家,助教破格成专家……依此类推,亚军非得改成冠军不可。

【“新闻”】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暗访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点使用废纸箱为馅制作小笼包出售的节目。

【真相】2007年6月初,訾北佳在《透明度》栏目组选题会上提出,曾接到过群众电话反映“包子有掺碎纸”的问题,引起栏目制片人的兴趣,遂被确定为报道专题。6月底的一天,訾北佳携带秘密拍摄设备,邀请其朋友、无业人员张某假扮工地老板,在朝阳区康家沟市场购买了肉馅、面粉等物后要求卫全峰等四人做包子。拍摄过程中,訾北佳要求卫全峰等人将其捡来的纸箱经水浸泡剁碎掺入肉馅中,制成包子喂狗。因效果不佳,便随机找到一名农民工,授意其编造了有关“肉和纸比例关系”的谎话,并编造使用火碱的台词,以增加视觉、听觉效果。8月12日,制造“纸箱馅包子”新闻的北京电视台临时人员訾北佳,以损害商品声誉罪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

【点评】事情虽已水落石出,但7月18日晚间北京电视台在《北京新闻》中向社会深刻道歉时使用的一个词却颇可玩味,即造假者訾北佳乃“临时人员”。言外之意,就是此人非北京电视台正式职工,因此和北京电视台没有任何关系。这番为自己开脱的说辞是什么逻辑?

【“新闻”】7月15日,江西省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情缘”栏目播发专题节目《为什么这样对她》,报道中六岁女童丁香小慧躺在病床上狂吐鲜血、身上到处是瘀血青紫。

在片中,记者采访医生以及居委干部,得出的结论是:“小孩身上的伤肯定是他伤!”最后片尾出现了一个镜头,孩子对着记者的话筒说,身上的伤是后妈打的。

7月17日,题为《我所见过的最没人性的事情!后妈毒打6岁继女,治疗现场千人哭成一片!!!》的文章在各大网站、论坛上传播。在更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下,“史上最恶毒后妈虐童事件”被广泛传播。

【真相】7月24日,江西省鄱阳县公安局向公众通报了丁香小慧被虐事件情况权威调查通报:现在事实已查清:一、陈彩诗没有虐待丁香小慧的行为;二、丁香小慧体表初始伤是自己跌倒造成的。

【点评】事实上,“后母虐童事件”的真正黑幕根本没有揭开,其诡异之程度,令任何一部好莱坞悬念电影都逊色不已——整个事件的背后操纵者究竟是谁?最先在网上传播“恶毒后妈”的神秘发帖人是谁?为何江西电视台的专题节目还未播出的镜头却已全部上网,而且截图异常清晰?丁香小慧为何要撒谎……

【“新闻”】“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18岁成人之际,面对国旗庄严宣誓:从此刻起,我已懂得承担责任……”昨日,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近3000名男生在校内举行成人仪式。仪式结束后,参与主办活动的一家企业,现场为参加宣誓活动的大学生代表们每人发放了一本宣传责任意识的“成人手册”和一个安全套。

【真相】《楚天金报》于9月19日更正:本报9月17日2版《华科大3000学子宣誓“成人”》一文有误。文中“为参加宣誓活动的大学生代表们每人发放了一本‘成人手册’和安全套”,应为“在随后进行的‘励志报告会’结束后,参与活动协办的某企业私自给极少数学生发放安全套,校方发现后立即制止并予以收回”;文中“近3000名男生”应为“约980名男女学生”。由此带来不便,特向华中科技大学致歉。

【点评】短短500字的新闻,竟然三处严重失实:一是到场的新生老生加在一起,尚不足千人,却号称三千;二是到场的明明有女生,却大笔一挥让女生统统“消失”;三是私自给极少数学生发放安全套,却变成人手一个。

报道这则消息的记者据说到了现场,但不知他是如何采访的?正是在浮躁中,新闻的价值观受到了亵渎。

社科院公布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

【“新闻”】据北京晨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公布了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包括各城市物价水平、居住成本、交通成本、城市现代化等诸多方面因素。单位:人民币。外地务工者在以下基础上增加1800元。共分七档。一档:香港18500,澳门8900;二档:上海5350,深圳5280,温州5020,北京5000;三档:杭州4980,广州4750,苏州4300,厦门4100,青岛4000……

【真相】11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发表正式声明,“我院有关研究所和课题组从未发布过所谓的‘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也没有进行过有关研究工作。”后有记者经过调查,披露了这则假新闻的“前世”竟为网友的论坛发帖。

【点评】当今时代,新闻传播不借助网络肯定不行,但完全依赖网络却万万不行。近年来不少假新闻的出笼,均和网络密不可分。

英皇高层证实功夫巨星洪金宝去世

【“新闻”】一代功夫巨星洪金宝昨夜突然去世。记者从香港同行处获悉这一噩耗后,紧急联系上香港英皇的某位高层,对方证实了这一消息。到记者截稿时止,洪金宝的死因尚未明朗,只知道他不是在香港去世。据悉,11月30日,洪金宝在广州参加活动时身体还非常健康,并无异样。

【真相】《现代快报》发布洪金宝“死讯”后,网易娱乐一直和成家班、洪家班的今年武师保持联系。当天下午15点,洪金宝好友郑志豪终于打通洪金宝电话,洪金宝表示,自己正在山东,同时感谢所有关心他的人。他还说自己正在悠闲地喝普洱茶,完全没有事情。记者询问了报道该消息的记者,她回复记者的短信上就是“我被整了”四个字,再问她,就不愿多说了。

【点评】新闻记者以笔“杀”人,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但这次的新闻眼却是,“杀”人的娱记非但不思反省,出面道歉,却愤愤地吐出“我被整了”四个字,仿佛比窦娥还冤。如今这世道,连造假者都敢喊冤,那么,洪金宝和广大读者岂不更冤?

二、青岛记者的薪酬

转正了还要看稿件的质量,主要是太累了

半岛都市报创刊于1999年8月9日,是由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城市日报。经过全体员工近十年的共同努力,报纸质量不断提高,报社产业不断发展,目前,已成为山东半岛地区信息量最大、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强的报纸。2008年,报纸日均发行量为105万份,最高108万份。2003、2004连续两年被国家六部委评为“中国十大诚信企业”并授予“中华诚信鼎”。2005年5月,在世界日报第58届年会上,被列入世界日报第58强。2006年,荣获“2006中国十大创新都市报”、“2006最具品牌传播力强势媒体”称号。2007年,报社先后获得“中国都市传媒影响力状元媒”、“2007年度中国最具品牌价值报纸媒体”、“2007年度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创新传”、“2007年度中国最具品牌价值报纸媒体”、“2007年度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创新传媒”等荣誉称号青岛旅游包车。2008年,被列入世界日报第55强。

半岛都市报社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采编和印刷队伍。目前,报社拥有员工2200余人,其中发行队伍1500人。报社建立了山东半岛地区最大的发行网络,拥有大中型发行站66处,发行网络遍布青岛的大街小巷,报纸发行高密度覆盖青岛地区,强力辐射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东营等地。

随着报纸质量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半岛都市报社其它各项事业也快速发展,报社逐步建立起了以报纸为主业,由广告信息、印刷发行、旅游餐饮等多种产业组成的经营实体,拥有发行公司、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网络公司、茶业公司、半岛都市大酒店、国际旅行社等系列子公司。报社在青岛市南京路110号建成了20层的办公大楼,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投资3亿多元建成的半岛都市报社印刷厂,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印刷设备,是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印力印能最大的专业印刷厂。

半岛网设有青岛、房产、K歌、商城、社区等多个频道,能够及时为网民突出播报青岛、山东及国内外时政、财经大事,深度揭示事件内幕,受到众多网友的欢迎。半岛网目前日点击率已超过90万次,是青岛市的重要门户网站,并成长为山东主流网络媒体。

面向全国招聘记者20名(含驻潍坊、日照各5名)

1、政治立场坚定,热爱新闻事业,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相貌端正,身体健康;

2、正规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28岁以下,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特殊人才年龄可适当放宽;

3、适应新闻采访工作,吃苦耐劳,部属重点院校、愿意驻外及有媒体从业经验人员优先。

单位地址:青岛市市南区潍县路55号邮政编码:266001

三、青岛新闻网的网站发展

1、1998年7月30日青岛日报电子版创立

2、2001年2月,青岛新闻网记者首次采访青岛市两会

3、2001年5月,青岛新闻网创办青青岛社区,这是青岛市第一个网上大型社区

4、2001年5月青岛新闻网与青岛市模特协会联合主办全市优秀青年模特竞选

5、2001年7月青岛新闻网获得国务院新闻办颁发的新闻登载资质许可

6、2001年9月,青岛新闻网开设英文版

7、2001年11月,青岛新闻网正式获得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许可,成为当时青岛市第一个获得电子公告资质的网站。

8、2001年11月13日两万张青岛老照片登陆青岛新闻网,青岛建国后的许多资料图片首次公布

9、2001年12月20日青岛新闻网推出10万用户级免费邮箱系统。

10、2002年6月青岛新闻网联合国内外网站,共同宣传青岛救人英雄葛路

11、2002年6月13日青岛新闻网推出青岛日报等PDF完全图形版

12、2002年7月青岛新闻网与青岛日报群工部在网上联合建立网上读者接待室

13、2002年8月青岛新闻网首次建立实时聊天栏目――青青岛聊吧

14、2002年12月由青岛日报、共青团青岛市委和青岛新闻网共同举办青岛青年网上辩论赛

15、2003年1月由青岛新闻网主办的青青岛社区,首次对青岛网民春节期间派发红包

16、2003年3月青岛新闻网推出比PDF版更加适合网上阅读的报纸全真电子版

17、2003年4月15日青岛新闻网开通公众信息库一期工程

18、2003年4月《新闻战线》介绍青岛新闻网经验,《报网联动振翅高飞--地方新闻媒体网站的出路探索》。国内众多知名网站对该文进行了转载。

19、2003年4月29日青岛新闻网推出直播青岛,在海内外引起热烈反响

20、2003年5月由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授权,青岛新闻网网上发布《青岛》视频,分别由中、英、日、韩、德五种语言录制

21、2003年7月首届我为青岛发展献计策活动市民月,青岛新闻网面向海内外征集建议,为青岛发展集思广益献计献策,新闻网成为征集建议中的一个重要渠道,搭建了市民与政府沟通的一座重要桥梁

22、2003年7月21日青岛新闻网开辟韩文版

23、2003年7月8日青岛新闻网推出《永恒的瞬间》青岛市抗击非典摄影作品网上展

24、2003年7月9日我为青岛发展献计策市民月,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做客新闻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题突出报道青岛市民月活动

25、2003年8月青岛新闻网举办知青岛游青岛网上知识竞赛,15个国家3万多人次上网答题

26、2003年10月20日青岛新闻网建立青岛市新闻发言人网上专页,全市首批62名新闻发言人亮相新闻网

27、2003年12月25日青岛新闻网开辟日文版

28、2003年12月青岛新闻网面向全市中小企业推出自助建站系统

29、2004年4月16日青岛新闻网组织人员将约6000字的长篇通讯《民族复兴的脊梁--记当代工人的优秀代表许振超》,分别用英语、韩语、日语全文翻译后在网站上刊登。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等网站的外语版和外文网站,纷纷在显著位置予以转载刊登。4月18日,青岛新闻网又将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两篇评论员文章《学习许振超》、《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以英语、日语、韩语三种语言刊登。很多读者对新闻网能以多语种宣传许振超事迹表示赞许,认为这是青岛新闻网发挥跨地域优势,对青岛先进典型进行宣传的创新性尝试。

30、2004年4月29日写网友、网友写、写网络的书籍《青城之恋---青岛新闻网社区文丛》,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31、2004年7月青岛新闻网联合社会力量共同主办 2004首届中国青岛海尔手机画中画网络选美大赛

32、2004年7月18日青岛新闻网青青岛社区第一届城市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在汇泉湾足球场开幕。

33、2004年7月青岛新闻网举办首届青岛网上旅游博览会

34、2004年7月15日青岛市长夏耕做客青岛新闻网嘉宾网谈,广泛听取市民对青岛社会经济发展的建议,回答市民有关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市民为青岛市发展共提建议出点子达2000多篇。

35、2004年8月17日青岛新闻网推出法文版和德文版

36、2004年9月青岛新闻网对海外部分青岛籍留学生在青家人赠送2005年全年报纸一份

37、2004年9月青岛新闻网汽车频道推出青岛顺风车

38、2004年11月9日副市长臧爱民做客青岛新闻网,通过网上对话的形式与市民共话消防安全大计

39、2004年12月15日青岛新闻网被青岛市通信管理协会授予《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模范履约单位

40、2004年12月17日韩国仁川日报社长黄虎秀等参观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与韩国仁川日报社缔结友好关系。青岛新闻网与仁川日报社的网站分别建立链接。

41、2004年12月31日,青岛新闻网络传播有限公司成立。

42、2006年,获得山东省十佳网站称号。

43、2007年,承建第29届北京奥运会青岛帆船运动委员会官方网站。

44、2008年,青岛新闻网青青岛社区同时在线人数突破4万人,注册用户达到133万,成为山东省最大的网上社区;青岛新闻网获得2008年全国出版业网站报社网站10强。

45、2009年,获中国媒体网站经营管理10强;青岛新闻网开通民生在线互动网谈栏目,成为山东省首家以报网互动形式沟通政府与百姓解决民生问题的品牌专栏;2009全球中文论坛百强榜揭晓,青青岛社区排名27位,同事在线人数突破8万人,注册用达到280万;青岛新闻网“福彩与爱同行”-青岛市爱心义工大型公益活动获得“中华慈善新闻奖”。

46、2010年,“民生在线”网谈栏目被写入青岛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政府提高公开透明度,贴近民生的重要渠道;青岛新闻网首页全心改版。访问量继续上升;中国最具品牌传播价值网站。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青岛旅游B本文地址:http://www.pdsd.cn/post/86076.html发布于 2024-05-06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青岛旅游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