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威海南海新区的发展战略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南海新区确定为全省重点建设的三个海洋经济新区、三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九个集中集约用海片区之一,标志着南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2013年3月4日,《威海南海海洋经济新区发展规划》获山东省发改委批复。不仅体现了威海市重点区域一体化发展在国家、省宏观发展大局中得到了认可,而且也为南海发展进行了战略定位,全面升档提速。2013年8月,《威海市城市化发展纲要》提出,“威海南海新区要强化与威海中心城区的联动发展,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聚集区和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副中心城区”,威海南海新区全面进入威海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发展快车道。
二、山东的旅游发展前景
山东省地处黄海之滨和黄河入海口,有着秀丽的自然风光,众多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拥有旅游景区、景点509处,其中泰山和曲阜“三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青岛烟台、威海代表了中国海滨旅游的一大片。全省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分布广,综合条件好。
山东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1979-1998年十十年间,全省累计接待国内旅客4.6亿人次,创旅游收入895亿元;接待海外游客402.8万人次,创汇12.2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创汇年均分别递增54.7%和33.6%,成为持续增长最快的产业。近十年来,接待海外游客大幅增加,“八五”期间年接待量先后突破20万、30万、40万人次。“九五”期间,相继突破50万、60万人次。特别是199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拉动经济,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重点培育。1998年10月,省政府第13次省长办公会议听取旅游工作全面汇报,集中讨论全省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措施要求;12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把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确定了加大投入、加强领导的有关措施。1999年6月,省委、省政府又专门召开高规格会议,深入动员、全面部署全省对外开放和旅游工作。随着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指标、文件和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全省旅游工作开始出现了新的喜人局面。一些地市把旅游作为“一指导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10个城市相继出台了加快旅游发展的决定或意见,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完善产业政策,加大投入,加快发展。面对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气象,全省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振奋精神,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团结拼搏,知难而进。1999年全省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大关,达到307亿元,比上看曾长16.43%。净增44亿元,旅游总收入占全省GDP的4.01%。其中接待海外过夜旅游客56.2万人次9包括一日游游客共62.2万人次),比上看增长25.25%,旅游创汇2.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8%。两项指标均创十年来最高增长率。
山东旅游业经过不同时期的开发和建设,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旅游产业体系。全省拥有一至五星级旅游饭店173家,床位4万张;旅行社376家,其中国际旅游行社50家;旅游车船公司41家,旅游汽车2393台,游船197艘;旅游游商品定点厂21家;开发建设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15处;旅游行业固定资产120亿元(不含度假区),旅游从业人员54万人。去年,旅游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建立旅游项目库,筛选了50多个有特色的项目,实行了大型项目专家评审制度。省班府拨款5000万元用于大项目启动。社会化办旅游已成气候。济南市投资13亿元的泉城广场、投资2.5亿元的野生动物园、投资8000万元的钓突泉扩建工程,南山集团投资3亿多元的高尔夫球场、康乐宫,以及曲阜孔子研究院等大型项目竣工。银行投资2亿元的青岛中苑海上广场部分完工。孔子文化广场、淄博齐城、梁山、蒙山、费县石林等项目正加紧策划。“创城”工作成效显著。1998年山东六城市创办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获得成功,占全国总数的1/6,旅游环境大为改善。去年又有11个城市申报参加第二批“创城”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近两年来,全省旅游行业有14个单位、集体和8名个人受到全国表彰;有40个单位、集体和8名个人受到全国表彰;有40个单位、集体和60名个人受到省里表彰。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对外交往,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山东影响,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提供社会就业,帮助后进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省提出,作为全国沿海经济大省、旅游资源大省,必须紧紧围绕200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确定的建设世界旅游强国这一宏伟目标,以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狠抓重点、热点、难点和新增长点,紧持区域均衡发展,不断拓展新的空间,夯实基础,整体创新,打破常规,加快发展,率先建成旅游强省。确定的主要目标是:2000年,国内旅游收入330.36亿元,旅游创汇3.05亿美元,旅游总收入355.27亿元,2005年,国内旅游收入700亿元,旅游创汇5亿美国微软公司元,旅游总收入740亿元,占全省GDP的6%;2010年,国内旅游收入1500亿元,旅游创汇9亿美元,旅游总收入1600亿元,占全省GDP的8%。
三、青岛与威海,哪个更适合海边旅游
青岛和威海都是沿海城市,但是在交通便利程度上有所不同。青岛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网络,可以通过高速公路、火车或飞机到达。而威海虽然也有火车站和机场,但是相对来说规模较小,因此前往威海可能需要转乘其他交通工具。
此外,在青岛旅游期间还可以乘坐轮渡前往周围的一些小岛屿游玩,例如著名的八大关景区就位于石老人附近。
综合来看,在交通便利程度上青岛更胜一筹。
无论是青岛还是威海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在这两个城市中既可以欣赏到壮观的大海美景又能够领略到山水之间别样情趣。
首先说说青岛吧。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尽管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了仍然保留着很多老建筑,例如八大关、栈桥等。此外,青岛的海水非常干净,沙滩也十分细腻柔软。如果喜欢自然风光的话可以去崂山区游玩,在那里可以欣赏到壮观的海景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而威海则以其独特的山水之间别样情趣而闻名。在威海旅游期间一定要去看看南山风景区和荷花池公园,这两个地方都是当地比较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点。
总体来说,在自然风光方面两个城市各有千秋。
青岛和威海都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在这两个城市中既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本土文化气息又能够领略到西方文明对于中国近代历史产生影响所带来变革。
首先说说青岛吧。作为鸦片战争后开埠四大通商口岸之一,青岛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在青岛旅游期间可以去看看德国风情街、海军博物馆等地方,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而威海则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而著称。在威海旅游期间一定要去看看威海卫、刘公岛等地方,这些都是当地比较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
总体来说,在文化底蕴方面两个城市各有千秋。
无论是青岛还是威海都拥有着丰富多样的美食选择。在这两个城市中既可以品尝到传统本土美食也能够享用到来自全球各地的佳肴佳酿。
首先说说青岛吧。作为啤酒之都,青岛啤酒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此外,在青岛还可以品尝到很多其他特色小吃,例如炸串、烤章鱼等等。
而威海则以其海鲜美食而著名。在威海旅游期间一定要去尝尝当地的各种海鲜,例如扇贝、龙虾等等。
总体来说,在美食选择方面两个城市各有千秋。
综上所述,青岛和威海都是非常适合进行海边旅游的城市。如果您更加注重交通便利程度和文化底蕴,那么青岛可能更适合您;如果您更加注重自然风光和美食选择,那么威海可能更适合您。不过无论选择哪一个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相信都会给您带来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