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去威海旅游,听说有个华夏城,有必要去吗
1、威海是一座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你说的威海华夏城,是有必要去的。在这里有很多奇特景观、大型海洋生态馆,以及盛世远波的古建筑。前年,我来威海游玩也游览了华夏城。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建筑气派壮观,可圈可点;古典文化浓厚,值得一览。下面,随我一起来看看~
2、威海华夏城景区位于美丽的海滨度假城市威海,是以展示东方古典文化为主的大型生态文化景区。2017年2月25日,山东省威海市威海华夏城景区晋升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3、这里的景点各具特色,有最全面展示尧舜禹时期历史文化的禹王宫,集中展示胶东民俗特色的夏园;有在矿坑里打造的地下工程——威海人民防空教育馆,矿坑上面覆土绿化,矿坑下面游客参观;有依照矿坑地势而建的中国跨度最大的华夏第一牌楼、世界独一无二的三面圣水观音以及杂技、马术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演出。
4、其中在矿坑里打造的会跑的实景演艺——《神游传奇》秀开创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实景演艺先河,观众乘坐会跑的移动式看台可以欣赏到水、陆、空全方位的跨时空精彩演艺。
5、【景点位置】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嵩山街道
6、济南、淄博方向:济青高速潍莱高速同三高速烟威高速至双岛高速收费站世昌大道青岛路华夏路华夏城(出收费站后行程约20分钟)
7、烟台方向:烟威高速至双岛高速收费站世昌大道青岛路华夏路华夏城(出收费站后行程约20分钟)
8、青岛方向:青威高速威海收费站市区方向至青岛路华夏路华夏城(出收费站后行程约10分钟)
9、经区火车站方向:向北直行至华夏路,沿华夏路向西直达华夏城景区(车程约5分钟)
10、市区海港码头方向:沿青岛路向南直行至华夏路,沿华夏路向西直达景区(车程约30分钟)。
11、35路车凤林发车,行经蒿泊、火车站,至华夏城景区。
12、58路车海上公园发车,行经火车站,至华夏城景区。
13、49路、50路车华联商厦发车,行经大润发,至华夏城景区。
14、中国唯一三面观音水中显圣的大型动态景观,由观音主体、荷花瓣、四大龙王组成。伴随着悠扬的梵音,雾气弥漫,在气势恢弘的佛教音乐声中莲花瓣慢慢盛开,三面观音从花瓣中缓缓升起,喷泉随音乐节奏变幻出各种水型,融入现代高科技的升降旋转技术,集雕塑、喷泉、莲花开放及观音冉冉升起的动态景观融为一体,用高科技展示古老佛教文化的神秘。
15、据《威海地方史志》记载,太平禅寺始建于唐朝长安年间约公元703年,据传是一个法号为洪智的僧人因感念太平公主所建,千百年来香火鼎盛。野史记载,太平公主东游曾路经龙山,并出资扩建庙产,庙产规模达到顶峰,香火也更加旺盛,盛名远播至烟台一带,后洪智又在寺庙东侧建起了一座学堂,名为“太平学堂”,影响颇大。
16、神游海洋文化馆是现代化大型海洋生态馆,集海洋观光旅游与科普教育于一体。这里包括了雨林秘境、鱼类世界、神游海空、深海探秘、珊瑚海、极地风光、缤纷水母、奇幻海底秀场、欢乐海洋剧场九个主题部分。最有趣的要数哺乳动物表演区了,经过训练的海洋精灵们将为游客们带来精彩纷呈的节目。最神奇的、最梦幻的是神游海洋文化体验区,高科技手段为游客营造出不一样的海洋体验。
二、威海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威海传统文化特色
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经过悠久的历史,漫长的岁月里,省份不断的发展和继承,有很多丰富的民俗文化互动,进而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当地文化特色。我整理了一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渔民节,渔民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传统习俗。常常进行开光、敬龙王、敬海神娘娘、拿行、跳水族舞等活动。渔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鱼虾丰收。
2、谷雨祭海祈福,春汛水暖,百鱼上岸,休息了一冬,渔民开始整网打渔,为了预祝丰收,最主要是为了祈求平安,人们虔诚地向海神献祭,并举行盛大仪式,成为渔家狂欢节。
3、剪纸,海里的鱼、虾、蟹以及渔家生活和海上劳作等场景都栩栩如生,形成独具威海特色的“海味剪纸”。
4、乳山大秧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与海阳大秧歌、胶州大秧歌、商河鼓子秧歌,并称山东四大秧歌。
5、新船点睛,新船造好后,只画眼,不画睛。也就是边上是大大的黑眼圈,中间是白色的一个大圆,下水之前,船主请人选择黄道吉日,届时,敲锣打鼓放鞭炮,船主亲自为新船点睛。
威海,别名威海卫,山东省辖地级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半岛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遥相呼应,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西与烟台接壤。截至2021年,全市下辖2个区、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5799.84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威海市常住人口为290.65万人。
1987年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威海市升为地级市,原县级威海市设环翠区,将烟台市所辖荣成、文登、乳山三县划归威海市。威海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山东半岛的区域中心城市、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和滨海旅游城市。威海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海军的发源地、甲午海战的发生地,甲午战争后被列强侵占并回归祖国的“七子”之一。1984年,威海成为第一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被评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
三、威海刘公岛2023年免费政策
为落实“山东消费提振年”决策部署,1月20日,威海研究出台《2023年促进消费政策措施》,提振消费信心,稳定消费预期,促进消费全面回升。威海市2023年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有21条,涵盖商贸流通、文化旅游、餐饮娱乐、政府采购、金融等多个方面。通过发放消费券、奖励补贴、减免景区门票等方式,做好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的政策组合,培育发展新消费,抢占新消费赛道。发放优惠券1.发放汽车消费券根据威海市商务局等五部门《关于促进汽车消费实施方案的通知》(市字〔2022〕27号)规定的汽车消费券发放标准,支持个人消费者在威海购买乘用车、报废旧车、购买新车并上牌(二手车除外)。2023年上半年,威海发放1000万元小客车消费券,所需资金由省市县共同承担。2.安排400万元用于发放文化旅游惠民券,发放威海市级文化旅游消费券,用于补贴文化创意产品、文艺演出、影视图书、旅游景点、星级酒店、精品民宿、旅游线路等文化旅游产品消费,策划“山海千里行”、“威海手工体验”等主题活动。鼓励威海各区、市、开发区发放文化旅游惠民券,对效果好、影响广的消费季主题活动进行补贴。3.发放惠民信用券安排资金50万,根据“海北”分数发放不同面额的券。鼓励和动员企业、商家对“海北积分”高的市民推出积分兑换、优惠减免等信用激励措施。4.发放餐饮券威海发放500万元餐饮券,加快餐饮业复苏,所需资金由市县两级分担。促进商贸流通的繁荣和发展。鼓励开展各类消费促进活动,精心组织实施“畅享山东消费年”系列活动,打造商旅风情、衣食住行娱深度融合的消费新场景,有效提振消费信心。安排100万元用于企业举办对消费市场有突出贡献的消费促进活动,每次活动给予不超过5万元的资助。安排资金100万元,对连锁商业企业设立的24小时营业的商店、饭店给予不超过5万元的资助。6.采取措施促进餐饮消费回升的同时,安排资金170万元,举办“千里山海,探威海”特色美食评选活动,鼓励餐饮企业积极参与餐饮促销活动,促进商旅与文化消费融合发展。安排100万元资金,鼓励商业企业设立预熟食品专区,组建预熟食品联盟,举办预熟食品产销对接活动,引导预熟食品行业良性持续发展。7.鼓励开展电子商务直播活动促进消费,拨款20万元支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直播,对规模大、影响力强、示范带动作用好的予以奖励。安排资金20万元,对组织承办市级以上电子商务直播活动促进消费不少于3次、一年内培训不少于12次且人数超过1000人的企业或机构给予一次性奖励。8.努力扩大规模以上零售企业规模,安排资金150万元。对2023年零售总额排名前10位、增速超过山东省和威海市平均水平的规模以上零售企业,按零售档次给予50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奖励。9.支持开展首店、首秀、首展,支持引进全球、全国、省级品牌,创新举办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大型新品发布会、首秀。安排资金50万元,用于补贴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威海开设的第一家门店的装修及租金费用,补贴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威海举办的国内外知名品牌首秀的场地租金、设备、施工及宣传费用。每次店铺(活动)补贴支持不超过5万元。10.支持韩国、日本商品配送中心发展并安排资金400万元,对进口消费品经营者、进口商品仓库、批发零售电子商务等商业主体进行宣传并给予补贴。组织相关企业参加重点贸易促进活动、展会、宣传推介活动等。,并为相关活动和展位费用提供支持。丰富文化旅游消费活动11.实施景区门票减免。2023年1月21日至3月31日,威海国有A级旅游景区免收首门票,鼓励非国有A级旅游景区实行首门票5折优惠,拉动景区及周边综合消费。根据实际投入和政策实施效果,安排资金200万元对参与减免门票的景区进行奖励。12.提升全要素旅游参与度,提升千里山海自驾旅游道路服务体验,加快帆船游艇产业发展,探索开发多元化海洋旅游产品,实现海洋休闲与陆地自驾的有机结合。完善“爱在威海”四季文化旅游品牌产品体系,加强全要素旅游资源整合,打造全时段、全年龄旅游目的地生态圈。对参与度高的区、市、开发区、单位进行奖励和补充。13.引导扩大文化消费,完善公共文化场馆功能,安排资金100万元,鼓励有条件的文化场馆、博物馆、非遗场馆等。免费开放或开展文化旅游消费活动,对成功向省文物局备案的非国有博物馆给予开放运营补贴,对新建公共文化空间、文化服务公益创投项目、非遗作坊项目根据活动情况给予奖励。14.加快发展旅游住宿业积极引进国际知名连锁酒店,加快度假酒店集群建设,鼓励旅游饭店和星级酒店提档升级。培育威海B&B品牌,提升B&B的品质和体验市财政将根据游客入住情况对星级酒店、星级民宿给予奖励。15.加快恢复旅游市场,实施“引客入卫”计划,并“走出去”到京津冀、东北、长三角、等重点旅游市场进行文化旅游营销推广。引入吸引游客的激励机制,鼓励文化旅游企业输送游客到威海,推出包机、大团游、入境游、淡季游、创意营销和节庆、海外推广奖等项目。安排资金400万元,根据实际投入和实施效果给予奖励,促进威海旅游市场快速恢复。16.开展文化旅游主题推广活动,四季策划推广“爱在威海”文化旅游产品,突出四季威海特色,开展沙滩音乐节、海鲜美食节、国际合唱节、乡村露营节等品牌节庆活动。加强在央视等主流媒体、新媒体、OTA平台以及机场、高铁站等优质户外媒体的品牌推广,按照“深耕日韩、开拓东南亚、台港澳”的海外营销模式,以“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吕雯品牌产品的推广工作。安排资金100万元,对品牌突出、效果显著的节庆促销活动给予适当补助。17.实施文化旅游提质工程,推动文化旅游提质增效,推进景区智能化建设,以游客为中心提升景区管理、营销、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推进景区门票预订系统和平台建设。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鼓励文化和旅游企业转型升级,推动规范服务和质量发展。完善文化旅游行业信用监管,继续实施旅游信用补偿制度,优化文化旅游消费市场环境。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拉动作用18.强化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住宿、会议、餐饮等服务的政府采购,严格执行支出金额规定,不以星级、权属为门槛限制相关企业参与政府采购。19.落实政府采购相关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采购限额在200万元以上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采购限额在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适合中小企业的,应当专门为中小企业采购;超过200万元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适用于中小企业,这些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40%以上预留给中小企业,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70%。继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20。开展文化旅游企业“帮企暖企”行动,搭建文化旅游企业与银行机构的融资合作平台,鼓励金融机构推出文化旅游信贷产品,进一步发挥“千里山海文化旅游贷”等产品的作用,帮助企业恢复发展。2023年新增贷款超过5亿元,受益企业超过100家。继续实施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临时提取政策,支持旅行社承办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公务活动和团体活动,代理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议等事项,预付款比例不低于50%。21.继续完善相关行业和民生领域的金融保险服务。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等行业和相关企业,不得盲目放贷、断贷、压贷,采取展期、借新还旧、续贷不还等形式,做好特殊时期融资接续工作。对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主体还款给予适当宽限期,不纳入违约客户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