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西安旅游B

张学良赵四小姐(导游讲张学良西安事变故事)

西安旅游B 2024-03-25 3
张学良赵四小姐(导游讲张学良西安事变故事)摘要: 本文目录厦门导游收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张学良为什么发动西安事变张学良简介与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本文目录厦门导游收入

  1. 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 张学良为什么发动西安事变
  3. 张学良简介与西安事变
  4. 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一、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1936年12月7日,张学良到华清池见蒋介石,再三苦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拒绝。

2、1936年12月10日,张学良带着白凤翔见到了蒋介石,蒋介石正在召开会议,正式通过发动第六次“围剿”计划,决定在1936年12月12日宣布动员令。

3、1936年12月11日晚间,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12月12日清晨进行兵谏。

4、1936年12月12日5时,东北军奉命到华清池捉拿蒋介石,蒋介石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

5、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

6、在西北担负剿共任务的东北军与西北军厌恶内战,力主抗敌,在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和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两军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等开始与共产党及红军发生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础。

7、蒋介石于1936年12月4日飞抵西安,要挟张、杨:如不加紧“剿共”,即将张、杨两部分别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张、杨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蒋加以拒绝。

8、两位爱国将领遂毅然决定实行兵谏。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的卫队进抵蒋介石驻地临潼华清池,与蒋的卫队交火。蒋闻枪声,仓皇越后墙逃走,爬上山坡隐蔽,被张学良的卫队搜索发现后捕获。

9、同时杨虎城部下将留居城中的蒋介石高级党、政、军官员陈诚等10余人拘押。张、杨于12日当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杨分任正、副委员长。

10、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救国会领袖及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孙中山遗嘱,召集救国会议等8项主张。

11、同时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团结抗日大计。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中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借机扩大事态,夺取蒋介石的统治权力,进一步与日本妥协。

12、英、美帝国主义及亲英、美的宋子文、孔祥熙则希望事变和平解决,以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和英、美在华利益。

13、宋子文、宋美龄委托英籍顾问端纳飞西安探视情况。16日,何应钦就任“讨逆军”总司令,并相应作了军事部署,派飞机轰炸西安临近地区。

14、中共中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17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达西安,与张、杨恳切会谈,并接见各方人士,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次事变。

15、22日,宋子文、宋美龄飞抵西安开始与张、杨及中共代表会谈,24日,达成了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权利,联共抗日等项协议。

16、周恩来曾会见蒋介石,蒋表示以人格担保,履行上述协议。20日下午,张学良护送蒋介石飞离西安。

17、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现团结抗日,中国由此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到全国抗战的伟大转变。但蒋介石后来背信弃义,使张学良遭长期监禁,杨虎城惨遭杀害。

1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事变

二、张学良为什么发动西安事变

1、比如张学良为什么发动西安事变?张学良是否是党的成员?

2、张学良是民国时代的英雄。他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件事是易帜归国,接受蒋介石,中央政权的管辖,一件就是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3、就不能不说张学良以及父亲在东北的历史。其父亲张作霖是军阀,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后,东北其实是由北洋政府管理,进入了张作霖时代。实际东北并不受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而是在俄国和日本势力下的中国地方军事政权。

4、就是看到了日本和俄国侵略中国的野心,张学良在父亲死后,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保证了东北三省大片的领土,在形式上归从南京国民政府形成了大统一的格局。

5、但是在张学良易帜之后,他的兵力和实力,并没有被国民政府用在了保家卫国之中,相反抽掉了他的大量的军事实力,不是用来对抗日本人,而是用来对付共产党。

6、接受南京政府政策的张学良,在日本占领东三省市采取了不抵抗的政策,目前这个不抵抗的政策,到底是由蒋介石中央政府发出的,还是张学良私自决定的,目前在历史上争议非常大。但是不可质疑的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国民政府的绥靖政策,是东北三省沦落的重要前提。

7、失去东三省的张学良,饱受内心的煎熬,但他的军事实力,不断用来派遣作为内战的主力。

8、此时为了自己部队的生存,为了东三省沦落的领土和百姓,忍无可忍的张学良,单方面发动了军事政变,软禁了蒋介石,要求全民抗日一致对外。

9、西安事变,是全民抗战的一个起点,自此之后,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坚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者。最终获得了抗战的胜利。

10、但是等待张学良的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软禁。

11、西安事变也成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事件。虽然东三省沦落了,但西安事变以后,全民抗战,直到最后的胜利,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张学良功不可没。

12、西安事变中间还有许多细节之谜厦门包车价格表。这是我个人理解的西安事变的原因。

13、目前无法证实张学良是否是党员。因为在人生关键的抉择上,信仰也会有着起重大的作用和光辉。

三、张学良简介与西安事变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厦门丽丽导游。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四、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2、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厦门租车包车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4、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张学良赵四小姐(导游讲张学良西安事变故事)

5、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6、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

7、同时,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8、西安事变刚结束,毛泽东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在西安事变中实际地取得了领导地位”。

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事变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西安旅游B本文地址:http://www.pdsd.cn/xian/post/15992.html发布于 2024-03-25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西安旅游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