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西安旅游A

汉兵马俑门票时间多久可以买(徐州汉兵马俑简介)

西安旅游A 2024-06-23 2
汉兵马俑门票时间多久可以买(徐州汉兵马俑简介)摘要: 本文目录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龟山汉墓开放时间及票价汉兵马俑的资料狮子山汉兵马俑最佳游玩时间是什么时候汉兵马俑联系电话是多少一、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龟山汉墓开放时间及票价...

本文目录

  1. 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龟山汉墓开放时间及票价
  2. 汉兵马俑的资料
  3. 狮子山汉兵马俑最佳游玩时间是什么时候
  4. 汉兵马俑联系电话是多少

一、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龟山汉墓开放时间及票价

1、在火车站乘11路,19路,20路都可以到。这个是免费参观的,但是必须每个人要凭身份证换门票,所以请准备好身份证。

徐州博物馆,凭身份证免费参观。坐11路公交车到中医院(下车后前行至路口,顺左手边的坡走上坡就是随便找个人问怎么去云龙山就可以了)或者师范大学下(车开的反方向往回走上坡)即可看到云龙山的招牌马路对面就是徐州博物馆。

从博物馆出来问路怎么到步行街位置很近哈(其实出了门下坡走不到100米就是步行街)在步行街里可以逐渐打听到戏马台的位置。

汉兵马俑门票时间多久可以买(徐州汉兵马俑简介)

相传是楚王项羽喂马的地方,典型的北方园林,里面还有个小山洞可以钻,是看徐州城城东/北的好地方。

从戏马台坐65路车到楚王陵汉墓,(或者你可以直接从火车站坐71路道楚王陵),通票80元一张,如果需要导游的话是多付60元导游费。这个汉墓在98年发现的时候被评为当年的考古之首,出土文物全部是国宝。比现的明清文物因历史原因更加珍贵,详细情况你看完博物馆就知道了。这个汉墓气势磅礴,当你下去的时候很难想像这个是用人手一点一点的弄成的,高约为10米多的墓最前方是完全平整的,等你到了自己感受把。

从那边出来坐65到古彭大厦转37路。到了以后直接买个龟山汉墓的票,60元一张通票。进去后你会发现有道红色的激光,是用来表现踊道的精确性的,长100多米的甬道误差不多5毫米,那个建造的水平不比埃及金字塔手艺底。

二、汉兵马俑的资料

汉兵马俑门票时间多久可以买(徐州汉兵马俑简介)

秦始皇兵马俑是在1974年发现的,随后在这里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博物馆,于1979年国庆节开放西安导游找谁

举世罕见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后,很快就轰动了中外,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古城西安由于有了秦兵马俑博物馆,很快就成了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国内外游人纷纷慕名而来。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元首和其他贵宾,多数都要把参观兵马俑列入日程。

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半,先后发一、二、三号三个坑。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先后发现二、三号坑。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1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在这个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个。在地下发现形体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实在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

走进博物馆的大厅,只见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上千个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铜色,高1.8至1.97米,一个个威武雄壮,真是气象森严,令人望而生畏。还有如真马大小的陶马32匹。陶马4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

兵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东的横队,每列有武士俑70个,共210个,似为军阵的前锋。后面紧接着是步兵与战车是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虽为面南和面北的横队,每队约有武士俑180个,似是军阵的两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为军阵的后卫。武士俑朋的身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组织严密,队伍整肃。几十匹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整个军处于整装待发之势。

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

这批兵马俑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那个身披锨甲,右手执长予,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

总之,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批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在1991年以前,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的是一号坑。1991年9月,三号坑正式开放。三号坑面积只有一号坑的二十七分之一。但从这个坑出土的战车、武士和其他物品分析,这个坑可能是作为一、二号坑的统帅部。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晏寨乡西扬村村民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了许多碎陶人,经考古工作者探测,这是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1976年通过钻探,在此坑的北侧20和25米处分别又发现了两处兵马俑坑。按照它们发现的时间把它们分别定名为兵马俑一、二、三号坑。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

一号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宽62米,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为坑道式土木建筑结构,东西两端各有斜坡门道5个,坑道内有10道2.5米宽的夯土隔墙,隔墙上架著粗大的横梁,再铺芦席、细泥和填土。底部以青砖墁铺。一号坑兵马俑按实战军阵排列。俑坑的东端是一个长廊,站著三排面向东的战袍武士俑,每排70件,共210件,手持弓弩,他们是一号坑军阵的前锋部队。长廊南边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边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头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后卫。他们手执弓弩等远射兵器,担任整个军阵的警戒任务。在10道隔墙隔开的11个过洞里排列着38路面向东的纵队,每路中间都排列有驷马战车。陶俑全部身披铠甲,手执长兵器。他们是一号坑的主力部队。一号坑共有27个探方,根据每个探方里兵马俑排列的密度推算,全部发掘后可出土兵马俑6000余件,其中以步兵居多。

一号坑东端以北20米是二号坑,它是由4个单元内的4个不同兵种构成的一个曲尺形军阵,面积6000平方米,估计可出土陶俑1000多件,兵马和鞍马近500多匹。第一单元即俑坑东边突出的大斗子部分,是由334件弩兵俑组成的小方阵。第二单元即俑坑的南半部,包括一至八过洞,是由64乘驷马战车组成的方阵,每乘战车有军士俑三件。第三单元即俑坑的中部,包括九至十一过洞,是由19乘战车和100余件随车徒手兵俑组成的方阵。第四单元即俑坑的北半部,包括12至14过洞,是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俑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四个单元有机联系构成一个大阵,又可以分开构成四个独立的小阵,能功能守,自我保护力强,反应快速。二号坑的四个单元中就有三个布有车兵,战车占到整个军阵面积的半数以上,证明在秦代车兵仍为作战的主要力量。木质战车因为年久已朽,但车辕、轮等却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车上的铜质构件尚存在。

三号坑在二号坑以西、一号坑以北25米的地方,平面呈凹字形,面积为520平方米,仅有4马1车和68个陶俑。它的东边是一条长11.2米,宽3.7米的斜坡门道,与门道相对应的为一车马房,车马房两侧各有一东西向厢房,即南厢房与北厢房。共出土陶俑64件。这些陶俑的编组排列与一、二号坑不同。一、二号坑内的陶俑都是按作战队形排列。三号坑内武士俑所持兵器也与一、二号坑内武士俑不同。后者配备的有长射程的弓弩,近距离格斗的矛、戈、钺、剑等,而三号坑内只发现了一种无刃兵器铜殳。铜殳在秦代是一种专门用于仪仗的兵器,在北厢房内还发现有残鹿角一件、动物朽骨一堆。可能是专供战前占卜或祷战活动的场所。通观三号坑整个布局,它可能是整个地下军阵的指挥部-军幕。

在我国,陶俑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但那时制作的陶俑体形较小,火候低,制作粗率。而秦兵马俑不仅形体高大,而且制作精细,造型准确,工艺水平极高。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按照发现的顺序,被编为一号和二号铜车马。当时皆被埋在7米深的坑里,外面用一个木椁装着。出土时,因木椁腐朽,土层塌陷,两辆铜车马都残破严重,其中二号铜车马已碎成1,555片,经过考古工作者和各方面专家两年半细心艰苦的修复,二号铜车马于1983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展出,一号铜车马也于1988年正式展出。

这两乘车都是四马单辕,呈前后纵向排列,前面的一号车应为古代的“高车”。二号车叫“安车”,分为前御室和后乘室。两室之间隔以车墙。赶车的人坐在前御室,主人坐在后乘室。乘室前面及左右两侧有三个车窗,后面留门,门窗都可以灵活启闭,窗上的小孔可以调节空气,从中外望。车上有椭圆形伞状车盖。此车通体施以白色为底色的彩绘,二号车配有1,500余件金银构件和饰物,显得华丽富贵。它可能是供秦始皇灵魂出游时乘坐的。一号车上配备有弓弩、箭头、盾牌,驾车者带有官帽,这说明此车是用来保护后面二号车的安全的。

铜车马是我国时代最早,驾具最全,级别最高,制作最精的青铜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它的出土,为考证秦代冶金技术、车辆结构、工艺造型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一号兵马俑坑T2方二过洞出土,通高1.97米,位于战车后(车为木质,已朽)。在车迹右侧伴出有鼓的遗迹一处,可知是掌握金鼓指挥军队的高级将领。此俑身穿双重长衣,外披彩色鱼鳞甲,双肩有短小的披膊(即护肩甲),胫部缚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鹖冠。双手交垂于腹前作拄剑状,其附近伴出青铜长剑1柄。身体强壮,长方面庞,两颊各有一撮浓,面容严肃,气质威武。

一号兵马俑坑T20方十过洞出土,为指挥车上的高级将领。身穿彩色鱼鳞甲,头戴鹖冠,双手交于腹前作拄剑状。身体魁梧,五官粗犷,神态武勇。造型准确,比例合宜。尤其面部的塑造更为精彩,富有肖像性的特征。

二号兵马俑坑T9试掘方出土,位于长方形车阵的左后角,是此车阵的高级将领。通高1.96米,身穿双重长衣,外披鱼鳞甲,下穿长裤,足穿翘尖履,头戴鹖冠。双臂自然下垂,右手半握拳,持物不明。长形脸,一把长须,神态雍容儒雅,好像手握雄兵百万,成败胸有成竹。

出土于一号兵马俑坑T1方三过洞车后,是指挥车上的高级将领。通高1.91米。此俑没穿铠甲,上身穿交领右衽双重长衣,腰际束带。下身穿长裤,足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鹖冠,冠上有带系结颔下,带尾呈八字形垂于胸前。上身微向前倾,左手作拄剑状,右手持物不明。身体粗壮结实,大头宽面,容颜憨厚,性格纯朴,似出身于行伍的一位高级军吏。

三、狮子山汉兵马俑最佳游玩时间是什么时候私人导游西安

1、狮子山汉兵马俑最佳时间:四季皆宜

2、说到兵马俑,人们并不陌生,秦始皇兵马俑的出现使这一历史文化遗迹变得神奇、伟大和家喻户晓,相比之下人们对汉兵马俑的熟知程度就有限了。汉俑与秦俑究竟有何区别?

3、1984年12月,在徐州东郊狮子山西麓,发现了埋藏于地下二千多年共计四千余件的西汉彩绘兵马俑。这支象征着卫戍楚王陵墓的部队分布于六条俑坑:一、二、三号俑坑呈东西平行排列,每条长27米,宽3米,间距5米,坑内各有一个步兵方阵和一个车兵方阵,每坑约有陶俑1400件;三条俑坑的东端有一条南北方向的警卫俑坑,出土了数十件陶俑;在西北125米处,还有五和六号坑,坑内有少量的骑兵俑和陶马。这些俑坑俨然是一支布局紧凑、合理的地下军阵:三列主力纵队分为两列,前列是排列密集的步兵前锋,后面是浩荡的车兵方阵,在主力“锋”阵中间的制高点处,站着四匹膘肥体壮的战马,其后站着一位形象威仪的将军俑,它是这支部队的指挥官,身后簇拥着一队甲士俑,构成军阵地指挥中枢;距主阵右侧不远处是由两条骑兵俑组成的轻骑兵方阵,形成军阵的右翼,古代军阵锋、本、卫、翼的战略思想在此得以充分体现。徐州汉兵马俑兵种齐备,计有步兵俑、骑兵俑、车兵俑、甲胄俑、弓弩手俑、御手俑等,集中反映了西汉初年分封在徐州的楚王国军队的整体建制,而步兵与骑兵同在,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军事战阵由步兵战阵向步骑发展的演变过程,其承前启后的军事思想对研究我国古代军事发展史有重要意义,对于军事爱好者而言,也能获益良多。

4、驻足俑坑前,第一个印象是它的确不似秦俑高大威猛,但定下神来仔细端详,从心里竟情不自禁地涌起赞叹之情!这些陶俑或圆睁双目或眉宇紧锁,或张口呼号或含情脉脉,或忧伤悲戚或肃穆思考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遥想当年,一团普普通通的泥巴,在工匠灵巧的双手下,被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千年之后,仿佛站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陶俑,而是一支活生生的队伍向你走来,历史和现境在你面前浑然一体了。

5、大凡参观过秦兵马俑,一定会被秦俑高大壮观的场景感染。诚然,秦俑给人一种写实主义的奔放雄浑的力量之美,但任何艺术的发展都是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汉兵马俑在继承了秦俑风格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由写实转变成写意,它不太注重人物线条比例是否准确,而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汉代的能工巧匠们以生活为蓝本制作的这些陶俑,继承了我国传统雕塑艺术风格又融和了楚文化的神髓,拙扑中见含蓄,情趣中见真意,耐人回味!

四、汉兵马俑联系电话是多少

1、汉兵马俑联系方式:0516-3167214找西安导游女

2、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位于其西侧300米远的汉兵马俑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象征着卫戍楚王陵的部队,两处遗址距今已有2100余年的历史。

3、1984年12月,在徐州东郊的狮子山西麓发现了一组汉代兵马俑。经过考古人员的全面发掘,这支沉睡于地下两千多年楚汉军队撩开了神秘的面纱。狮子山兵马俑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共有博袖长袍的官员俑、冠帻握兵器的卫士俑、执长器械的发辫俑、足登战靴和抱弩负弓的甲士俑等10余种4000多件。狮子山兵马俑既是汉代的艺术珍品,又是徐州作为军事重镇的历史见证,不仅对研究汉代雕塑艺术有极高的价值,对于研究汉代社会性生活、丧葬制度、军制战阵都有着同样的价值。

4、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考古工作者又发现了楚王陵,这座楚王陵不仅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奇特的结构更是独树一帜,前所未有。墓中出土了各类珍贵文物近二千件,其中不少文物是国内考古首次发现。尤其珍贵的是,科学工作者根据墓中残留的楚王遗骨,成功地复原了2100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西安旅游A本文地址:http://www.pdsd.cn/xian/post/71828.html发布于 2024-06-2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西安旅游网

阅读
分享